河南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巡礼之五: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当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出现在各种场合时,网络阅读兴起的同时是传统出版社的萎缩。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出身于传统出版业的中原出版传媒集团2013年传出捷报:完成资产总额与营业收入“双百亿(元)”目标,经济规模迈入全国出版传媒行业前10名。在这些数据背后,成功的奥秘何在?
向数字出版转型实现新跨越
MPR是“多媒体印刷读物”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将传统纸质书与现代多媒体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可看可听的图书。而包括MPR在内的数字出版正以“低价、高能”优势,将阅读者从图书馆、书店拉到电子设备终端。
李志强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近年来大力实施从内容资源到印刷的整个产业链数字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12年12月,我省被国家确定为首批3个MPR出版试点省之一。
据介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全媒体数字加工中心现已建起中原文化、医学、婴幼儿、馆藏、手工等5个数据库,年加工文字20亿字、图片100余万张。集团下属的云书网电子商务平台已于1月10日正式上线运营,目前已上线纸质图书80余万种、电子书10余万种,文教产品和手工艺品、艺术品数千种。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爱说:“数字化对传统出版业形成了挑战,也为传统出版业带来了生机,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文化综合体建设拓展新空间
进入中原图书大厦,人们发现这个昔日的图书卖场已经“变脸”为一个文化综合消费区,经营品种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发展到电子读物、文化用品、工艺品等。此外,一楼开辟的“书缘茶语”茶吧、三楼正在筹建的影音咖啡吧,把读书和品茗及其他艺术享受结合在一起,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身心憩息的空间。
谈到业态如此转变的初衷,张艳说,近年来,由于受到网络阅读和图书网购的冲击,各级各类实体书店业纷纷下滑。面对“严冬”,我店在努力做好图书销售工作的同时,开始尝试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裁李永臻表示:“河南省新华书店网点覆盖全省,创新实施文化综合体建设,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他说,在国家《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经济效益已上升到全国第3位,“通过转型,书店这个在人们眼中的包袱变成了优质资产。”
有改革有担当就有发展
近年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致力于文化“走出去”,加大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2007年至2014年,集团连续被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谈到文化“走出去”、产业转型和所经历的改革,王爱说:“所有的尝试和努力都共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生长在文化厚重之地,先天就应有的一种文化担当。”
王爱历数了伴随集团发展所迈出的改革脚步:作为我省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集团于2007年12月完成了总部及所属148家事业单位“事转企”改革;2009年以来,集团分步实施资产整体上市工作。“通过体制上的‘事转企’轻身,产业上的上市蓄力,集团将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实施传媒业与文化、科技、金融、教育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彰显产业上的竞争力、文化上的影响力。”
王爱表示,在内容建设、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上,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文化内容的建设,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集团建成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基地。(源自:河南日报9月11日11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