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大河儿女》

发布时间:2014-10-17 12:24:07   来源:文艺处党支部   责任编辑:

 

 

 

 

 

        《大河儿女》故事梗概

        本剧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开始直至抗战结束。
        讲述了以中原钧瓷手艺人贺焰生、叶鼎三为代表的一群朴实无华的河南人,在那个黑暗混沌的年代,如何与命运抗争的传奇故事。
        黄河岸边风铃寨,世代以烧制上好钧瓷而闻名。“钧瓷魁元”挂匾之日,寨中七十二窑窑主贺焰生与叶鼎三为了好强争胜从而展开了明争暗斗,两家儿女的爱慕之情也在此时被牺牲一旁。贺叶两家誓将对方逐出风铃寨。然而,无论是烧出“苍龙飞天”“龙凤大盘”还是“九州大鼎”等钧瓷极品,在那个年代都无一例外的被军阀被民国政府被日本侵略者巧取豪夺……大河儿女们放下个人恩怨,团结在一起。他们历经“吊旗杆下油锅、滚钉板喝子弹汤”等等险境。他们与现实与命运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
        本剧以贺叶两个家族的走向为基础,将剧中每个人物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高度融合,紧紧相连。以间断式集中体现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大忠、大义、大德、大爱”。塑造和讴歌了一群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强自尊、能拼会赢的河南人的众生像。

        编剧:高满堂   王少华
        导演:安健
        摄影:江兆文
        美术:姬建钢
        主演
        陈宝国——贺焰生
        赵  君——叶鼎三
        李小冉——叶飞霞
        张歆艺——六  姑
        印小天——贺  青

        电视剧《大河儿女》自2013年4月2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地反响。4月13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央电视台、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电视剧《大河儿女》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主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省广电局局长朱夏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薛继军,河南省广电局副局长王仁海,河南电视台台长王少春、副台长石晓兵,《大河儿女》编剧高满堂、王少华及多家媒体出席。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河儿女》不仅是对河南文化的多方位表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表达,是一部尊重历史、敬畏文化、关照当下、关怀未来的正能量之作,是一部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历史正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指出,《大河儿女》这部作品从创作过程来讲是非常严肃、非常认真的,是下了很大工夫的。我个人觉得,这部作品的播出,确确实实是值得我们从作品创作、市场运作、组织领导、宣传引导等各个角度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从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特征来讲,它是高满堂老师作品一贯风格的体现,从《闯关东》到《大河儿女》,在厚重的历史、传奇的人物中,在把时代命运和个人命运的结合之间,他的作品始终是把握这样的一种宏大主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也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的大仁大爱、大情大义,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构成了高满堂老师作品中的一种大气的艺术品格。所以,我觉得用“大”字来衡量这部作品,应该说是它的特色之一。《大河儿女》的成功创作经验应该总结归纳,并加以推广。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薛继军发言指出,43集电视剧《大河儿女》以20世纪20年代初期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为时代背景,以中原儿女自强不息、顽强奋斗,抵御外来侵略的事迹为主线,通过贺、叶两大钧瓷世家多位主人公的命运沉浮,着力颂扬了中原人民乃至中华儿女大仁大义、大情大爱的中原精神。钧瓷、黄河、豫剧堪称中原文化的三宝,《大河儿女》以钧瓷烧制引发的矛盾为故事的开端,以争夺国宝级的钧瓷艺术品为故事发展的核心叙事线索,以黄河两岸中原人民抵抗压迫、反对侵略、伸张正义为情节的推动器,以铿锵大气、抑扬有度的豫剧唱腔作为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节奏,应该说这部戏在电视剧创作制作方面是敢于尝试,有所突破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浴血奋战抵抗外来势力,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我们独立自由的国家,这其中包含了付出巨大牺牲的千千万万的中原儿女。可以说对于这样一批捍卫中原文明、中原文化、中原精神的中原儿女来说,国家繁荣昌盛的今天就是过去的中国梦
        在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以推动中国梦影视作品创作的当下,《大河儿女》确实是试图以几代中国人近百年来为之奋斗、拼搏,争取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样一个目标,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这是这部电视剧始终一以贯之的创作主导,我们用一部大型电视剧来再现中华儿女的斗争史,这既是历史的需要,也是深入解读中国梦含义的一种方式,更是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需求。
        作为国家级的电视台,作为全国最优秀的电视剧播出的第一黄金平台,中央电视台一直都需要具有大剧水准、大剧精神、大剧品格的精品电视剧。2014年初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防止电视剧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推动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影视剧创作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央视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责任和担当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大河儿女》在收视方面同样也受到一些过度娱乐化电视剧作品的冲击。在这里我想说,我们要正确地正视这个问题,不能回避,近年来一些商业化的、过度娱乐化的、情节和表演严重脱离生活的电视剧,确实影响了部分观众的收视品位。但从近期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收视表现来看,从展现伟大领袖成长轨迹的重大革命历史人物剧,到反映普通老百姓几十年风雨同舟的家庭伦理剧,到我们这样一部以近代历史人物传奇为主要特征的年代剧,都体现了央视对剧目的情节推进速度、人物刻划力度、细节展示角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精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指出,这是一部“四有”的戏。
        第一,有追求。这部剧可以概括成“尊重历史、敬畏文化、关照当下、示范未来”的一部戏,它是一流的主创团队托举起的填补中原剧作空白的一部新的代表作。
        第二,有史韵。很多专家谈到,讲好了中国故事,就是形象刻划了中国精神,有风骨,有诗意,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大情大义,有文化魂魄,把史韵中的文化魂魄用各种形式给予体现。
        第三,有突破。这个戏赋予了重要人物的文化人格、文化品格、文化色彩,非常丰满。
        第四,有功力。在叙事结构上富有结构的张力,把各种艺术元素娴熟地组合在叙事结构中,使这部戏达到了有意义的有意思,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