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一部经典的党建读物

发布时间:2014-03-29 07:42:03   来源:党建网   责任编辑:

编者按:近日,黄亚洲红色文学新著、同名电影小说《建党伟业》已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作者长篇小说《日出东方》的增补本,内容更为丰富,艺术更为成熟。现摘发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同志的评介文章,以飨读者。题目为编者所加。

  我觉得,《日出东方》这部小说,包括电视剧本,是近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近年长篇小说、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对此,我谈三个观点。

  第一,作品虽然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但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历史的本质真实和艺术家的高度想象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实际上,创作是很困难的。像这样一部长篇小说,要把共产党的成立一直写到上井冈山,把一批历史伟人和非常重要的一整段历史风云,用一种审美的要求,按照艺术规律的要求展示出来,我认为是不得了的收获。

  二十世纪中国主要干了两件事情,一件是用了半个世纪,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一件事情是又用了半个世纪找到了富国强民的道路,而共产党之成立和找到富国强民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当时写《开天辟地》,是写建党,这次要加一段,不仅写建党,还要写找到了一条道路。当时中国首先要有一个最先进的组织,有了这个先进组织,再要找到一条道路。这个片子承担了两大任务,写了将近十年的历史。

  一个长篇小说按艺术规律,按审美的要求,展示这么大的历史主题历史风云,这么多的历史伟人,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确实是不得了的,需要很高的历史功力和美学功力、艺术功力。应当说,在此之前,也有写长征与中国某一段的革命史,都有。但是一部长篇,全景式的写建党到上井冈山,这是第一次,这种勇气跟气概是历史美学的勇气,是艺术创作的勇气,这确实是令人敬佩的。

  我老说这个话,如果说《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是标志着中国史诗规模的开始,从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九年的影视从《开天辟地》、《中国命运的决战》到《开国领袖毛泽东》,便有了一个史诗规模的追求。这一次《日出东方》和《长征》这两个本子,应该说在历史美学的追求上又达到新的地步。二十世纪前半世纪的历史,从文学家和历史结合的角度来看,掌握最多的肯定是王朝柱。但建党这一段,王朝柱可能不如黄亚洲,既掌握重大革命历史,同时又富有文学想象力、艺术创造力。黄亚洲跟王朝柱是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两大巨家。

  第二,这个片子比较全景式地把握了这段历史,同时又及时借鉴了对这段历史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党史研究也是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完善。像陈独秀这样的人物,过去比较简单地把大革命的失败归罪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现在多数的党史研究专家认为,第一要看当时的力量对比。当时蒋介石的力量,国民党的力量,可以说是占了压倒多数的。第二是共产国际的指导错误。第三是陈独秀的个人错误。这个片子和小说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些,把大革命失败完全或主要归罪于陈独秀,是不公平的。作品吸收了新的包括对陈独秀、张国焘的人格研究的一些成果。

  还有一个想法,这部作品好看,真的是既按历史资料写,又有现代思维的高度。作者没有否定政治意识形态的视角,同时他又不仅仅限于这个角度。应该说,这是对简单的政治视角的一种超越。他站在整个民族生存方式的历史性转换、整个行为方式的现代发展,从这个角度来写这段历史,这就有一种大文化的高度,高屋建瓴,所以大家觉得比较有味儿。

  第三,历史人物形象特别是历史伟人形象的塑造,取得了成功。

  新的突破是三个层次,一个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由于有种种限制,有它的特殊要求,很容易写成写史,很容易写“成见史不见人”,在此之前也有例外。比如说《秋白之死》,那绝对不单是写人,而且是在写内心。到现在为止,写革命领袖人物艺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刻画人物内心很少有超过他的,《秋白之死》差不多成为绝唱。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常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主要讲事,在讲事的基础上才讲人,这一点并不太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艺术创作是写人,人是艺术的中心,而且,人不光是一个政治的人,而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生生的人。茅盾就说过,情节是性格发展史。长篇小说,不是个教科书,它不光是把事情讲清楚,它需要刻画人物形象,根据人物形象来结构故事情节。这一点,应当说,这部作品做得非常好。它不是按照中国历史结构的几块来结构的,它是依次推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这几个重要人物,按本意要依次写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这四个人物,但实际写到最后,陈独秀这个性格比较有东西。因为有《开天辟地》做基础。这一次,陈独秀的形象又向前推进一步。第一就是以写人为中心,取得了很明显的成就。第二,在以写人为中心当中,不是一般的写人物性格,而是写人的内心,写人的灵魂,写一个活生生的人,写人的人格魅力,我觉得这个片子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陈独秀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这点大家可能看小说会觉得更精彩。因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些东西要呈现给广大观众。上上下下都要看,有些大家都明白,有些要修理一下,修理掉一些东西,太毛边的要修理掉。刚才大家所说到的人物,如瞿秋白、杨之华、沈玄庐等,小说更好看,

  作者写陈独秀人格魅力,确实写的是一个文学形象,一个审美对象,非常棒。陈独秀就是陈独秀。我老是想起赫拉克斯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实际上就是他的双刃剑。他的优势、他的劣势都在他的性格上。陈独秀开始反对马林,很强烈地反对马林,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一个支部也好,或者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他都反对,他有一种人格自尊。这一点陈独秀跟毛泽东都有很大的相似,一涉及民族尊严、个人尊严、党的尊严,一触就跳。陈独秀有极强的人格尊严的内心追求,他这一点反过来也成为他的弱势,有些事情他就不能更冷静地考虑。这么多形象,刻画得最形象、最成功、最丰厚的还是陈独秀。陈独秀晚节还是不错的,蒋介石出五百个大洋一个月,叫他去当官他不去。陈独秀不管怎么说,前五届都是总书记。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连续五届都当选嘛!陈独秀当时有很多的思想,当时中国很多激进的思想,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在陈独秀而言是个爆发口,是通过陈独秀这个嘴和鼻子、行动来爆发的。陈独秀就是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说检查我也不能到苏联去检查,中国共产党党员犯错误,为什么要跑到苏联去检查?作者写陈独秀这种性格,强烈追求自由又看重自己的尊严,写得非常活灵活现。

  李大钊实际上写得也很棒,但陈独秀这个人物写得太丰富了,李大钊相对那个一些。这里面写的毛泽东,还有周恩来,也相对那个一些。这几个人物形象写得很好,特别是陈独秀这个人物有很大的突破。因为在当前整个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恐怕是以此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