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读《一生的读书计划》有感

发布时间:2017-10-27 11:32:17   来源:党建网   责任编辑: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读《一生的读书计划》有感

干部处  金红波

《一生的读书计划》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有趣而又有价值的工具书。作者费迪曼教授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的报人和专栏作家,他根据多年的读书经验,为读者精选并评介了一百多种古今世界名著,始于荷马,迄于现代。费迪曼采取与读者作简短对话的形式,每次只用五百到一千字勾勒作品或作者的轮廓,引导读者读他所介绍的每一本书。这些介绍生动活泼,有时强调作者的生涯与人品,有时摘要叙述作品内容,有时援用权威人士的意见,有时劝告读者别为一般错误见解所迷惑,有时对读者早已熟识的作家做出新的评价。

这是“一生”的读书计划,要读完作者所开列的书目,也许需要5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最重要的是, 读书犹如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工作养家,是一生中的大事, 你所研读过的书籍将成为一生用之不完、蕴藏丰富的宝山,成为自己内在精神不断成长的源泉。作者费迪曼即强调编撰此书的意图是使读者的脚步迈向书店或图书馆,并提供开门的钥匙,让读者自己去挖掘一生无穷尽的宝藏,不断拓深知识领域,达到渊博多识。所以不论你现在年龄几何,请让读书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

古人有云“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列宁在1920年向共青团提出了学习的任务,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借古鉴今,放眼中外,读书始终是接近真理、汲取智慧、获得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今天在座的同志都是党的宣传干部,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是先进思想、先进理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建设者,我们更应当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生的计划认真践行。因为一名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所分工领域的历史和前沿知识的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再高,最多只是一名颟顸式的莽汉,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最终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在今天,如果对世界了解不多,对形势把握不准,那么我们做宣传工作也会“苦煞人”。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思想舆论格局和新的意识形态斗争特点,如果先进思想不能占领阵地,杂草就会丛生,同样,宣传干部的思想阵地也需要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浇灌。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主动加强读书学习,从书本中吸取营养,从书本中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业上练就几把刷子,才能够做到熟练驾驭思想这匹无形的野马,否则,将很难驾驭宣传思想工作复杂多变的局面。

我们应当努力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习惯来培养。多读书,因为“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读好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我们要“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善读书,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统一,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因为要想牢牢把握思想的高地,不仅需要读书,还需要把科学理论、形势政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唯有如此,才能让党和政府的“好声音”进入群众的耳朵、进入群众的心坎。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时代在变,人们对读书求知的渴望始终没有变,囊萤映雪的艰苦环境已一去不复返,书海这么大,你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