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人民呼唤什么样的人 ——重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

发布时间:2017-10-27 11:42:54   来源:党建网   责任编辑:

人民呼唤什么样的人
——重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

规划办 宋芳芳

前段时间,机关党委号召大家推荐红色诗歌,规划办在内部讨论的时候一致推荐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当福州市委书记时追思焦裕禄所填的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那么,《人民呼唤焦裕禄》到底是一篇什么文章,能让当时的习近平在半夜间“文思萦系”呢?我上网找来这篇1990年由新华社记者穆青等三人合写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长篇通讯,像12年前在大学课堂上第一次读到时一样,怀着崇敬的探究的心情,再一次细细品读……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这是传唱在兰考的一首新民歌。焦裕禄临终前曾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用生命绘制的那张蓝图,今天已经成为兰考大地的现实。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焦裕禄没有死。一种呼唤焦裕禄的激越之情,像江河大海的波涛,在共产党员心中,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更加激荡不已。

古语云: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之道,重在拴心。为什么人民会深情呼唤焦裕禄?因为他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人民永远忘不了,焦裕禄和他们一起吃糠咽菜的艰难日子;永远忘不了焦裕禄端起大家凑来的“百家饭”,眼泪簌簌滚下来的情景。广大群众呼唤焦裕禄,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他们是在呼唤党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呼唤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风。

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又是一名党的宣传干部,我们应该怎么做哪?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三点。

心中有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把中国人民由黑暗带向光明的信念。今天,我们身处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生死考验虽少见,却依然有着信仰坚守的考验。坚定信仰,继续前进,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信仰的力量。

心中有敬畏。敬畏是自律的开端,敬畏也是行为的界限。对党员干部而言,心有所畏,才能行有所止。只有对组织、对权力、对群众、对法纪怀有存乎一心的敬畏,才能唤醒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行动自觉,面对组织不阳奉阴违,面对权力不忘乎所以,面对诱惑不迷失自我。

心中有责任。“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在我们宣传部,有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驻村书记,也有耕耘在对口援疆前线上的援疆干部,但更多的是在各个处室坚守着工作岗位、为我省的宣传文化工作默默辛劳付出的普通党员干部。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深知,每个人能力有不同,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肩上所担当的责任也就不同。今年五四青年节部机关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当孟连召处长讲起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时,他那种对工程建设情况了然于胸、如数家珍的自信和讲述时充满自豪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想,再过二三十年,等我即将退休的时候,如果我也有这样一件或者几件引以为豪的工作业绩可以向后辈讲述,那,我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