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发布时间:2018-12-2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祁海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回顾重温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就是要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要把改革开放置于近代以来我们国史党史的历史进程中来评价。既不能割裂近代民族革命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也不能割裂我们党改革前和改革后的历史,更不能使它们之间互相否定。从历史规律和现实需要的高度,把改革开放看作实现伟大梦想必然如此的关键抉择和正确选择,改革开放才获得更加广阔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理解改革开放的关键性作用要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结束时,要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恢复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也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40年来的发展实践和巨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切实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了坚实的康庄大道。

改革开放只有在中国梦的历史情境中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和评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我们党对自身身份和责任使命的认同,也是我们党对于人民和民族的庄严承诺。从中国梦的历史视野来看,我们党所推进的改革开放,既是近现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创新变革、追求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承担者,也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者。

改革开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才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以人民的需求满足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从理论上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人民的历史创造性作用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创造与人民共享、人民的主体地位与党的领导地位的辩证统一过程。以人民为中心在任何时期都不是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都需要经济和政治作保障,都需要改革创新来解放思想、激发活力、推动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然而然地就要推进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同时需要我们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改革开放是人民多样化需求的统筹协调。调结构、稳增长与保民生之间,生态污染治理与民众生产生活保障之间,腾挪余地越来越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和矛盾。因此,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能以损害环境生态、牺牲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而生态污染治理也要尽量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坚守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要求我们党推进更加全面系统的改革实践,来满足人民更加全面更加美好的需求;同时也要通过改革创新为人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质条件、全面均等的公共服务、公平的制度体系和坚强的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的实践更加全面系统深入。一是我们党对每个公民的权益保障更加全面,从幼有所育到老有所养,在强调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同时,注重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保障。针对弱有所扶,提出了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针对住有所居,提出通过还原住房的居住功能、租购并举解决住有所居问题。二是从制度顶层设计上改革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有效保障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来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把人民创造和人民享有、人民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基本需求和美好需求统一起来,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科学方法论。没有40年的摸石头过河,就没有今天科学的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和成熟的方法论,就没有今天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坚持改革的问题导向、蹄疾步稳、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统一,充分显示我们党在改革理论与方法论上的成熟、自信和从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不断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积小胜为大胜,积大胜为决胜,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作者系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