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增进河南民生福祉

发布时间:2019-12-1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河南人口基数大,解决就业的任务相当艰巨,要出台更多鼓励就业创业的举措,解决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

  高质量就业就是人与社会岗位能够很好地匹配,在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稳定性,表现为岗位稳、收入稳;二是匹配性,合适的人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三是有尊严,劳动者最基本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能够实现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劳动;四是有待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得到合适的待遇,而且能够通过自身努力享受到更高更好的待遇水平;五是自身价值实现,劳动者能够通过工作平台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荣誉感。

  目前,我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16.2万户,带动就业279万人,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2.84万人,农村转移就业总量达3037.19万人,援企稳岗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重要举措成效明显。

  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省就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我省是人口大省,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存在,“招工难”“就业难”相互交织,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二是重点群体就业任务仍很艰巨。目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有14.32万人,退役军人总量达3.85万人,登记失业人员有48.2万人。同时,国企改革攻坚和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压力较大,到今年年底前仍需安置2.86万人。三是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不强。目前我省创业带动就业比不足1:3。四是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逐渐加深。我省涉美贸易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对298家重点涉美企业监测情况看,其用工数量出现持续下滑。

  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总量结构并重和供需两端发力,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提高就业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和协同性,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第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把就业纳入河南地方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切实抓好各项促进就业政策落地落实。

  第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减少对美贸易依赖强度,加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拓展新的就业空间,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第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把职业技术培训作为解决结构性、长期性失业的主要措施,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方位的职业培训体系。同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推进高校和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契合,鼓励社会办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广泛提高社会各类群体就业能力,使各领域各类型劳动者供求平衡。

  第四,实施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等计划,实现专项就业服务活动精准对接,建立完善面向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第五,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互联网+就业创业”,发挥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辅导“四位一体”服务体系作用,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产权的法律保护、降低市场准入限制、提供创业融资便利、落实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持续推进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支持灵活就业创业、新就业形态发展,形成创业“倍增效应”和“雁归效应”。

  (作者系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 李剑力)

责任编辑: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