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不负韶华勇夺“双胜利” ——我省抗疫情战脱贫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编者按

  全国两会开幕临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今年的两会,被赋予了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年多来,全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要义,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本报今起推出“全国两会前瞻”系列综述,盘点成绩进展,展望光明前景,坚定发展信心。

  5月的中原大地,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的火热气息:大别山下,商城县里罗城村游客络绎不绝;黄河北岸,获嘉县小官庄香菇棚里一片繁忙;豫西山区,宜阳县董王庄乡万亩艾草头茬丰收,扶贫车间马力全开;豫东平原,太康县前何村300亩迷迭香长势喜人,承载着村民致富希望。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不懈奋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稳步迈进。截至目前,全省99.67%的贫困外出劳动力实现返岗务工,97.37%的扶贫项目顺利开工,1322家扶贫龙头企业全部复工,99.65%的扶贫车间复工带贫。

  战疫情,突出重点筑防线

  “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扛稳抓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突出重点、积极应对,筑起抗疫情战贫困的坚固防线。

  疫情发生后,省委书记王国生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省长尹弘深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地调研指导;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视频会议,及时进行会商研判和调度。随着疫情趋稳,目前我省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陆续开启“加速度”。

  主动作为,力保转移就业。省扶贫办和省人社部门联合行动,大力开展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工作,先后与广东、浙江等地建立“点对点”劳务输出机制,帮助群众“出门上车、下车进厂”。截至4月底,全省返岗务工的贫困人口已达187.98万人,占去年务工人数的99.67%。

  简化程序,提速项目开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提速”政策,如对在贫困村实施的200万元以下自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不再进行招标;对具备开工条件的抓紧开工,达不到条件的提前备工备料等。截至4月底,我省扶贫项目已开工20638个,开工率达97.37%。

  因地施策,支持复工复产。在原料供应、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我省要求各地认真排查问题、分门别类解决,帮助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截至4月底,全省1322家扶贫龙头企业已全部复工,带动贫困人口14.84万人;扶贫车间已复工4019家,吸纳贫困人口4.03万人。

  破解难题,实施消费扶贫。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大力开展“互联网+战疫情促销售助脱贫”等消费扶贫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截至4月底,全省大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的农产品基本销售完毕,全省线上意向签约总件数超11万单,总金额1.61亿元。

  稳成效,“四个不摘”夯基石

  今年2月28日,我省最后一批14个贫困县正式宣布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河南所有贫困县实现退出。摘帽之后怎么办?疫情发生以来,数以万计的各级扶贫干部不松懈、不歇脚,严格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为我省稳固脱贫攻坚成效打下坚实基础。

  不摘责任炼作风。近两个月里,省委宣传部派驻上蔡县邵店镇高李村第一书记李佩阳几乎没有回过家。“群众脱了贫,我们不能脱了责任。”李佩阳说,“脱贫攻坚到了收官之年,我们要站好这班岗,尽好这份责。”目前,全省21697支各级驻村工作队已全部到岗,成为各地群众稳脱贫、奔小康的“主心骨”。

  不摘政策稳增收。去年脱贫的邓州市九龙镇姚营寨村村民李桂芳,今年准备利用小额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却担心享受不了政策,驻村干部的一席话让他宽了心。“第一书记告诉我,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我的劲头更足了!”他说。今年以来,我省金融扶贫等政策继续给力,截至4月底,全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到期应还款金额207899万元,涉及37771户;累计到期已还款195903万元,涉及35156户。

  不摘帮扶助农富。这几天,舞钢市尹集镇大刘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召辉忙得不可开交。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平顶山市人社局在大刘庄办起了营养配餐员培训班,4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望把贫困帽换成“厨师帽”,稳稳当当脱贫。“我们村紧邻石漫滩水库和二郎山景区,乡亲们经过专业培训,就有可能开办农家餐馆或外出务工,从而增加收入。”张召辉说。

  不摘监管求实效。考核是“指挥棒”,督查是“推进器”。今年3月份疫情平稳以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专项调研督导工作,深入各地督导走访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专项巡视“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以及“四个不摘”要求落实情况。“只有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整改落实。”省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第3组组长郭伟表示。

  奔小康,产业发展挑大梁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克服疫情影响,带领摘帽不久的群众稳步迈入小康社会?实践反复证明,发展产业是“金钥匙”。今年以来,我省各地抓住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这个“牛鼻子”,狠抓特色产业,完善带贫模式,厚植发展动力,产业扶贫显现蓬勃态势。

  壮大特色产业,强化风险抵御。疫情当前,不少行业纷纷受挫,但我省的连翘、金银花、艾草、青蒿等中药材产业却“逆风飞翔”,为不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今年以来,我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大力开展田园增收行动、养殖富民行动、旅游扶贫行动、电商扶贫行动、消费扶贫行动、致富带头人培育行动、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龙头企业带贫行动、金融扶贫行动、科技扶贫行动等“十大行动”,全省扶贫产业呈现出逆势发展的良好态势。

  完善带贫模式,提升群众收益。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不断丰富产业项目带贫机制,让群众既能通过“短平快”产业实现脱贫,又能持续增收走上富路。短线种香菇、中线靠林果、长线兴旅游,淅川县立足本地禀赋,实施“三线结合”生态扶贫,10万多农民吃上“生态饭”。除此之外,洛阳沟域经济、信阳“多彩田园”、平顶山“千头线”等模式,也都长短相宜,为群众稳定增收撑起“保护伞”。

  放大“头雁”效应,培育致富能人。2018年,怀着土地情结,40多岁的王德伍回到老家登封市伏道乡赵庄村,成立为民种植合作社,流转600余亩土地发展起智慧农业,上百名群众因之受益。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像他这样的“头雁”在全省农村越来越多。通过大力开展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目前全省已挖掘培育各类“能人”4.6万人,带动贫困群众27.8万人。

  战“疫”战贫,重任在肩。河南脱贫攻坚战线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和影响,以35万未脱贫人口和52个未脱贫村为重点,加压奋进、接续奋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贡献。(记者 归欣 通讯员 张崇)

责任编辑: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