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习近平“妙喻”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0-10-22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今天,和你一起学习领会这些“妙喻”。

  发扬钉钉子精神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

  少搞一些盆景

  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

  ——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下一番“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

  “谁的孩子谁抱”

  要加大东部地区和中央单位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支持,强化帮扶责任,“谁的孩子谁抱”。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对象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要在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增加力度。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弱鸟先飞”

  我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吹糠见米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硬骨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

  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

  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

  少“翻烧饼”

  各地在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时做了不少探索,有些地方有意无意拔高了标准。对明显超出标准的,要予以纠正;对没有明显超标的,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少“翻烧饼”。

  ——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