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我最难忘的党史故事接龙】周恩来赶赴宣化店 ——大别山的红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4-26   来源:政研室党支部

默认文件1618994283859

周恩来赶赴宣化店

——大别山的红色故事

  1946年5月,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周恩来副主席肩负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托,同国民党代表王天鸣、美方代表白鲁德一起,赶赴湖北大悟县宣化店进行和平谈判。当吉普车行至黄陂县境内十棵松小河边时,由于连降大雨,河水上涨,车辆无法通行,周恩来一行在当地群众家休息等候。吃饭时,当他看到农民锅里全是野菜,就叫警卫员买来一些大米,煮成野菜粥和群众同吃。老乡过意不去,周恩来却笑着说:“我们是一家人,应该同吃一锅粥啊!”美方人员嫌农家脏,撑起自带帐篷,吃起了罐头食品。

22

  第二天一早,河水仍不见退去。因谈判在即,当地20余名群众帮助抬车过河,将美方代表和国民党代表也逐一背到河对岸。当群众要背周恩来时,他微笑着说:“老乡,谢谢你,不要你们背。”自己赤脚趟过100多米宽的湍急河流,并关切地问大家:“老乡,你们的脚没有被石头划破吧?”美方代表白鲁德看到这一幕,被周恩来的人格深深折服,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瞬间。35年后的1981年,当年跟随周恩来渡河的秘书章文晋作为时任驻美大使,拜访了白鲁德先生,两鬓斑白的白鲁德回忆起渡河往事,依然对周恩来赞叹不已,并将珍藏的照片送给了章文晋。

  细微之处见精神,艰难之时显品格。重温这段小故事,能够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高尚情操、伟大风范,更能深刻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朴素的为民情怀。正是这种情怀,让我们党深深植根于人民,汲取到源源不竭的磅礴力量,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造就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线,在宣传思想战线深入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要进一步砥砺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各个时期,有着无数像周恩来赶赴宣化店这样的感人故事。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红军女战士,在红旗渠工地上一干9年的林县副县长马有金,扎根大山义务植树22载的好书记杨善洲,等等。这些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是我们宣传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砥砺初心使命、涵养为民情怀的最好教材,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更加坚定我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决心,始终保持初心不改、志向不移、本色不变。

  要进一步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出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周恩来的“我们是一家人,应该同吃一锅粥啊”到焦裕禄那声“我是您的儿子”,从雷锋同志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到孔繁森常讲的“你们最好不要称我职务,还是叫我繁森更亲切”,人民群众之所以感念他们,就在于他们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这种品质。现在,我们一些工作之所以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究其根源,是与群众疏远了,与基层脱离了。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传承好我们党与群众紧密相连的优良传统,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上下之间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群众的感情传递下去,把群众对党的感情激发出来,让群众从内心里认同跟从。

  要进一步增强守正创新的责任担当。学习党史,关键在于扛起该担当的责任,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在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中打开工作新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对于全省宣传干部来讲,就要在实施“八大工程”中破解守正创新的难题,持续推动宣传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思想引领,与时俱进地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更加主动地引领社会思想意识,为推动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着眼形成更好引领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习惯,切实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增强精神力量,继承弘扬好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发掘好那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能够引领时代发展的精神品格,创作更多反映和讴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精神力量。(政研室党支部)


责任编辑: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