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我最难忘的党史故事接龙】信仰如山 奋进如歌

发布时间:2021-05-24   来源:新闻处党支部

默认文件1618994283859

  1918年,李大钊发表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他坚定的认为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不可阻挡,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27年4月28日,年仅38岁的李大钊和19位共产党员被军阀张作霖残忍杀害。李大钊是第一位登上绞刑台的,受刑前,他发表了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我国、在世界,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英勇就义前,他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李大钊

夏明翰

  1928年初,因交通员叛徒告密,夏明翰被捕。在狱中,他给亲人写了三封信,字里行间,表达了决心为共产主义信仰而牺牲的伟大情怀。在给大姐的信中,他坚定表示:“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1928年3月20日清晨,在武汉汉口余记里刑场里,共产党员夏明翰虽受尽酷刑折磨,遍体鳞伤,但仍神色坚定,大义凛然。行刑前,敌人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讲,他大声道:“有,拿笔来!”于是挥笔写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那么,信仰是什么?对共产党人来说,信仰就是对共产主义的高度信服和尊崇,并以此为行动准则与奋斗目标。信仰,就像一片云朵,为的是追求天边的那一缕朝霞,那是生命的颜色,是人生的火炬,也是明天的畅想。信仰,就像一束不灭的光芒,为的是照亮大地的那一片黑暗,那是执着的理想,是不朽的传奇,是胜利的渴望。信仰,就像一枝待放的花朵,为的是追求幸福的那一缕芬芳,那是崇高的使命,是至诚的情怀,是真挚的情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为伟大信仰不懈奋斗的历史。成千上万像李大钊、夏明翰一样的共产党人,为了信仰,奋斗拼搏,矢志不渝;为了信仰,前赴后继,义无反顾;为了信仰,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天翻地覆慨而慷”,换来“雄鸡一唱天下白”。

  信仰贵在坚定。《国风·邶风·柏舟》中写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信仰亦是如此,应当坚如磐石,深信笃定,纵使天崩地裂,也不改初心。对于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来说,信仰就是生命,为了信仰能牺牲一切;信仰就是人生目标,勇往直前毫不动摇;信仰就是奋斗动力,自强不息永不懈怠。人一旦确立了坚定的信仰,精神就有了家园,心灵就有了根基,工作就有了目标,奋斗就有了意义。

  信仰难在坚守。坚守信仰,就如同坚守阵地,守住了塔山、黑山、大虎山,就保证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守住了上甘岭,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也不得不坐下来谈判。要守得住信仰阵地,就应“内怀铁石之心,外负陵霜之节”。坚守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信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这不仅来源于理性的思考,也需要理论的支持。信仰的建立,需要认真地学习革命理论,深刻地进行思想磨砺。只有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站稳脚跟,坚定立场,内心才不会受某些言行蛊惑而动摇自己的信仰。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坚守信仰奠定牢固理论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

  信仰决定信念,信念催生信心。越是深学党的历史,对党的感情就愈发深厚,就愈发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尖锐复杂的今天,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干部,重温党的历史,回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要在学习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守底线思维,守住思想高地、守好舆论阵地,用我们的青春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用我们的付出把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新闻处党支部)


责任编辑: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