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难忘的党史故事接龙】永远的《党的女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江西苏区一片白色恐怖。刑场上,女共产党员玉梅在老支书的掩护下死里逃生。然而,她并没有被敌人的血腥屠杀吓倒,擦干身上的血迹,决心和敌人斗争到底。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她冒险去找区委书记马家辉。殊不知,马正是叛徒。在危急关头,马的妻子桂英挺身而出,帮助她逃离了险境。玉梅没停下战斗的步伐,与秀英和惠珍组成了党小组,领导群众坚持革命斗争。不久,游击队通讯员小程来取党小组为游击队准备的给养,被敌人包围。为了掩护小程,玉梅被白军抓住。她豪气凛然,视死如归,怀着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慷慨赴义。她那不朽的革命精神化作满山盛开的杜鹃花……
《党的女儿》,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部老电影,在《北京日报》等十几家单位联合组织的“1958年观众最喜爱的国产影片”的评选中名列榜首,第二年在苏联放映时亦盛况空前。此后,该影片被陆续改编为歌剧、京剧、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一批又一批优秀演员以他们的才华和热情真诚演绎他们心中的“党的女儿”的故事。这样一部朴素平实的老影片跨越着时空,让人们在亲近它时总是抑制不住滚烫的泪水。它的经久不衰源自其朴实无华、浑然天成的魅力,更源自于女共产党员玉梅孤独焦灼却从不曾绝望,永远坚持斗争、直至英勇就义的大无畏气概。
片中,丈夫随红军北上抗日了,白色恐怖笼罩红色家乡,村里的党员们大多数都牺牲了,和组织又联系不上,玉梅一时四顾茫然。胆怯的二姐要将玉梅反锁在屋里,防止她再去联络其他同志、“惹是生非”,玉梅一边苦劝着二姐不要锁她,一边拼力和二姐争夺着即将要被锁上的屋门,和二姐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尽管环境险恶,但玉梅作为一名坚定的党员,却从未放弃内心的信念。玉梅和村里另外两位女党员秀梅和惠珍组成临时党小组表决是否应掩埋战友的尸体,惠珍有所顾虑,慢吞吞地发问“这合适吗?”党的力量已遭严重破坏,不行动就意味着相对安全。此时,玉梅坚定地表态,“这合适!”她声音不高,眼神却坚定而严肃,这个年轻的女党员身上孕育着巨大信念和力量。影片的结尾也是全片的高潮,叛徒最终盯上了玉梅家里,马上就要搜出山里的游击队通讯员小程时,玉梅挺身而出,她怒睁着双目,冲孩子也是冲小程高声喊道:“不哭,要听妈妈的话——要听妈妈的话”,最终玉梅在冲天的火光中英勇就义。她的赤诚、勇敢、壮烈、伟大具有冲决人们情感堤坝的力量。
毛主席曾写过: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党的女儿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是我们无数中华儿女的代名词。我们重温党的光辉岁月,接受革命教育洗礼,就是要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持之以恒的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做不负历史重托、不负时代召唤的党的忠诚传人,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人要永葆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纵观百年党史,无数共产党员用满腔热血诠释了对赤子之心的理解,书写了赤子之心的理想情怀。玉梅为保护小程而英勇就义体现了共产党员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忠诚信仰。正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战胜了无数艰险和磨难,取得了一次次伟大胜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先辈先烈为镜,强化思想教育,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
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人要永怀为民服务的百姓之心。重温百年党史,无数共产党员始终坚定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玉梅在死里逃生后,仍然不顾个人、家庭安危,领导群众坚持革命斗争,体现了共产党员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责任担当。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全面落实总书记人民至上的重要思想,用心、用情做好各项工作,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人要永抱勇于斗争的不屈之心。回顾我党百年历史,无数共产党员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将敢战能胜的斗争意志传递给人民群众,玉梅在白色恐怖高压下仍坚持掩埋战友尸体,体现了共产党员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成长,以今天的奋斗成就明天的光荣!
责任编辑:王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