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汛救灾中彰显党性 ——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陈来胜的“取胜之道”
前言:“七一”前后,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来胜,先后荣膺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新乡市“史来贺式好干部”,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也再次被评为新乡县“五星党支部”,65岁的陈来胜获得一连串“含金量”极高的荣誉,在自己的“村官考卷”上写下了“高分答案”。
陈来胜实至名归!13年前,他返乡当“村官”时,东大阳堤村是省级贫困村,也是有名的软弱涣散村;在陈来胜的带领下,东大阳堤村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荣誉几十项,早已是远近有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全村干部群众对他交口称赞“陈来胜,陈来胜,群众需要就来,来就一定能胜!”
陈来胜有啥“取胜之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赵同增魏国武宋朝阳
本次汛情中,东大阳堤村受灾情况让人十分揪心:主街道进水,网络中断,燃气中断,地块全部受淹,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财产损失严重。
暴雨大水没有冲垮党员干部的意志,反而更激起大家抗击险情的决心,在陈来胜带领下不分昼夜坚守岗位,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抢险第一线,最大程度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村的灾情刚刚得到控制,陈来胜又马不停蹄地向受灾更严重的地区伸出了援手:筹集到9吨消毒液,分三批送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支援消杀工作;紧急协调1000件速干衣,连夜送给新乡市高新区消防支队的战士们;紧急筹备棉被、保温杯等物资,送到临时安置点温暖受灾群众……截至目前,东大阳堤村累计筹集捐赠6万余元的物资,支援受灾地区。
陈来胜的觉悟和党性,在灾难面前彰显无疑;而在日常的小事中,也处处可以看到陈来胜身上闪烁的“党性之光”。
在7月上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农民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上,首次代表我省参赛的东大阳堤村农民广场舞队大放异彩:面对排练时间不足、队员身体生病、抽到“被动签位”等不利因素,12名村民跳出风格、跳出水平,一举拿下道德风尚一等奖、最佳音乐一等奖、优秀组织奖等9个大奖,为河南农民争了光。
舞队的队员们却对成绩很不满意,纷纷发声“抱怨”。
“队长跳得最好,她没和我们一起去长春太可惜了!”
“队长是我们的‘主心骨’,她要去了,我们的成绩肯定会更好!”
“谁都可以不让去,不让队长去太不应该了!”
大家口中的“队长”叫王培芝,是东大阳堤广场舞队的发起人、创始人,是舞队的领队兼教练,还是陈来胜的老伴儿。
2008年,陈来胜放弃红火的生意回东大阳堤村当“村官”,王培芝也一同返乡。看到村里文化生活匮乏,王培芝自告奋勇组织村民,建起全县最早的农民广场舞队吸引数百名群众积极参与,24名核心队员在新乡市、新乡县广场舞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十多年来,王培芝对广场舞队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规范队员动作、协调队员关系、带领队员创新,还自掏腰包买教材、请专业老师进村指导。靠着一片真心真情和高超的舞技,王培芝赢得了队员们的尊重和信任,被大家视为舞队的“核心”“灵魂”。
6月初,得知东大阳堤村农民广场舞队有望代表河南参加全国农民广场舞大赛,王培芝早早就做好了率队赴赛的准备,心情比谁都激动:站上“最高”的舞台,在荧屏上展示舞技,和来自全国的舞友“PK”……这是任何一个广场舞爱好者都梦寐以求的事!
陈来胜却兜头泼下一盆凉水:“你就再受一次委屈,把参赛的机会让给普通村民吧!”
陈来胜说,普通群众的家务事就是纯粹的家务事,但党务工作者的“家务事”就不一样,处理不好有可能影响“党务事”。这在东大阳堤村有着深刻教训,绝不能等闲视之。
东大阳堤村有1600多名村民,在新乡县只是个中等村。十几年前,村里存在干群不够团结的情况,党员干部相互之间谁也说不服谁,有的时候连党员会都开不起来,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这是‘家务’‘党务’关系没处理好的结果。”63岁的老党员陈来杰说,不管是谁当选党支部书记,都处理不好自己的“家务事”,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这样怎么能服众、怎么有底气抓党务?
陈来胜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不少党员群众充满期待,却还有不少党员干部不愿支持他开展工作,甚至摩拳擦掌准备和他对着干。
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陈来胜却“刀口向内”,先是说服当时80多岁的老父亲,把村里之前承诺的权益一笔勾销;又主动登门拜访有意见的群众,化解了多年积累的怨气;随后,还自费为村民统一收麦、建活动场地、打深井,为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困难。
吃亏在前、奉献在前,有好处群众优先、普通党员优先。陈来胜这种把“家务”当成“党务”处理的作法,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认可,给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唯独委屈了自己的家人。
王培芝对吃亏早已习惯:“和他过了这么多年,俺知道他的脾气性格,也理解他、支持他,谁叫他是村支书呢?”
陈来胜还把“党务事”当成“家务事”处理。村里有一名长年患病、家庭贫困的党员,陈来胜自掏腰包,有困难随时帮助,逢年过节多给他发一份福利;有一位从不参加组织生活、还到处说风凉话的党员,陈来胜不计前嫌,在他身患重病时拿出2万元雪中送炭……
从“家务”开始抓“党务”,把“党务”当成“家务”抓,在陈来胜的努力下,东大阳堤村中断了多年的党员大会回到正轨,每月一次雷打不动,干群隔阂消除殆尽,“派系”之争早已烟消云散。
责任编辑:王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