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时冲锋在前 ——记防汛救灾一线的郑州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
7月23日下午,郑州市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党员突击队在万科城五期开展排涝作业。
7月20日18时13分,郑州市高新区月季街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将一名96岁老人从被困车内救出,并送往学府欣苑家属院住所。
7月27日,郑州市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组建排涝清淤党员突击队,赶往积水严重的郑东新区,实行满负荷24小时不间断排水排涝清淤作业。
□樊周洋/文罗执平/图
7月20日,郑州,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浊浪翻滚的洪水汹涌袭来,原本车水马龙的街道瞬间一片汪泽,断水断电断路,正常生活停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汛情就是命令!哪里有危险,哪里就闪耀着“火焰蓝”!郑州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指战员闻“汛”而动、向险而行,第一时间奔赴“战场”,在防汛救灾、险情不断的前线上,他们勇当先锋、誓打头阵,与灾害展开彻夜奋战。
他们忠诚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理念,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用赤胆忠诚和血肉之躯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坚固城墙。
冲锋在前
争分夺秒解民危
7月20日下午,窗外大雨磅沱,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警情不断。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大队立即组织86名指战员、3艘舟艇、8套排涝设备和13台救援车辆,多点位同时开展抢险。
“郑州大学基因测序中心科研室遭遇险情,科研人员被困、高造价精密仪器被水浸泡。请迅速出动。”18时,接上级命令,救援大队调派3车1舟15名指战员携排涝设备赶赴现场救援。
8分钟后,救援人员来到了距离基因测序中心大约800米的位置,此时水已经淹没轮胎,消防车无法涉水前进。救援队员驾驶冲锋舟,带着排涝设备往现场行进。
15分钟后,抵达基因测序中心。此时,一楼仪器室内积水已经超过膝盖,与室外水面持平,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排水工作十分困难。情急之下,陈焱等3名救援队员成立排水攻坚组,实施现场排水作业;阎晗、王鹏飞等5名同志成立转运攻坚组,负责转移滞留人员并利用舟艇运输沙袋、制作挡水门槛对精密仪器设备房门口实施填堵。
排水工作持续至21日凌晨3时,作业人员克服排水操作空间受限极易坠落、暴雨严重影响视线等不利因素,完成油料添加、机器维修、填堵房门等工作,圆满完成精密仪器排险排涝任务,保护资产近2亿元。
时间是金钱更是生命!这句话,被积水围困的人体会更加深刻。
在郑州高新区汤盛酒店,水深已经超过2米,数百名群众在酒店院内地势稍高的地方等待救援。风雨中,不断上涨的水漫过被困人员膝盖,他们中有老人、孩子,大部分衣着单薄,不少人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只能抓住床角、床头等维持姿势,在水中瑟瑟发抖。
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在大队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组织2个突击队共21名指战员全力投入营救工作。他们驾驶冲锋舟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靠近群众,不顾疲惫和寒冷,奋不顾身跳入湍急的流水中,用抱的、扶的、拖的、举的,把他们一一救上了冲锋舟。
历经长达18小时近90次的转运,被困群众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被转运至安全区域,最终320名被困群众全部转移至安置点,且无一人受伤。而连续数小时将整个身体浸泡在浑浊积水中的指战员们,脚泡得起皱发白,腿起满了红疹子。
这就是“火焰蓝”!风雨中乘风破浪,洪水中向险而行!
7月20日以来,高新区大队全体指战员听令而行、闻令而动,渡激流、救群众、转病患、运物资、排内涝、除险情,累计完成防汛救灾任务40起,营救被困和转移疏散1510人,帮助受灾群众3219人次,排涝57万m3,清淤排障1200㎡,转运物资71吨,英勇事迹受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党旗飘扬
防汛救灾保障强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就有党员冲锋。
进入主汛期以来,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成立防汛救灾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时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成立遂行政治工作组,在救援一线、排涝点、助民服务站设置15个党员先锋岗,全体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战时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
防汛抢险是一次精神洗礼——
大队党委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战时教育贯穿于重大任务的全过程、各方面,传达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命令要求,统一战斗思想、明确战斗任务、强调战斗纪律,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每个战斗单元、延伸到每名指战员。
防汛抢险是一节生动党课——
救援大队见缝插针开设“战地微党课”,把理论学习收获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开展“我与奥运健儿同拼搏”和“防疲劳、防松懈、防事故”等教育活动,为高效处置、圆满完成防汛救灾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防汛抢险是一场协同作战——
“战士”冲锋,“后方”牢固。大队邀请心理辅导专家团队和“蓝焰”文艺小分队,到救灾一线为指战员进行战时心理疏导和慰问演出;设立战时“蓝焰托管班”,着力解决一线指战员子女托管难、照顾难的后顾之忧;组建“战时家属微信群”,让家属真实看到指战员在一线的英勇表现,提高荣誉感的同时让家属安心放心。
防汛救灾期间,大队共编发《战时政工快报》14期,组织“战地微党课”等各类活动32场次,开展谈心谈话68人次,走访慰问受灾、生病指战员家属24人,全面发挥战前、战时、战后全流程全时段遂行政工保障作用,真正瞄准“战时”靶心、激发“前沿”斗志,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典型频出
上阵冲锋展形象
“消防奋战18小时往返90次救出320名被困者”“96岁奶奶的笑容”“消防员跳水救人”“排涝作业24小时不间断”“小小志愿者为消防员献歌”……防汛救灾期间,发生在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和群众之间的一个个故事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一批批典型涌现出来,温暖人心。
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做强战地宣传,精心选拔“战地记者”,健全传统重量级媒体与新媒体联动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联合中央驻郑主流媒体深入防汛救灾一线,全方位采访报道指战员忠诚履职、勇于担责、连续奋战的“消防好故事”。
各级报道媒体级别高、播放时间长、播放量大、影响力广,大队先进事迹传出郑州、面向河南、叫响全国,呈现出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报道密集、“三微”互动、传播广泛的生动局面,及时向社会大众传递了消防救援队伍竭诚为民的良好形象,唱响了防汛救灾的正气歌,凝聚了共同抗击洪涝的磅礴力量。
防汛救灾期间,大队拍摄的图像、音视频及编写的新闻稿件数量多、质量高、时效强。据统计,郑州高新消防先进事迹被中央级主流媒体报道多达13次,被省内外主流媒体播出16次,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等近百家网站转载,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消防、河南消防、郑州消防等官方微博、微信、抖音新媒体观看播放量高达4400万余次。其中,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分别刊发1次,新华社播发1次,在央视“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播出7次,在《应急管理报》及官方微信刊发3次。
聚焦防控
灾后重建保家园
当积水退去,城市正在渐渐恢复正常。郑州市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又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中。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严格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内需政策精神,落实“加强专业帮扶指导、强化消防技术服务、严格复工复产标准、前置执勤看护力量、发动行业部门监管、实施精准宣传提示、常态推进排查治理”等火灾防控“七项硬措施”要求。
聚焦恢复重建主要面临的受灾安置点、救灾储备仓库、医院、商场、宾馆“五类场所”和电气设备浸水受潮、消防设施瘫痪、人员高度密集“三类隐患”重点,全力服务灾后重建工作。
迅速召开大队专题党委会,对灾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细致安排部署:以消委会名义向行业部门发送《灾后消防安全工作提醒》和《加强当前社会火灾防控工作的提示》,并督促各办事处落实属地消防安全责任;从辖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抽调电气、消防设施、建筑等领域业务骨干,联合燃气、供电、供水等部门组成5个专家组,灾后,共检查单位181家次,提供技术帮扶指导单位173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570处,帮扶单位制订整改计划150份。
在指导帮扶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大队还与城市管理局、各办事处沟通,在高新区雕塑公园建设消防主题公园1处,在沉砂池、梧桐街建立消防水鹤2处,对辖区97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88个住宅小区实施消防安全标识标线管理。
同时,结合省内外典型火灾案例,每日不间断定向发送用火、用电、用气场所消防安全风险提示提醒,并针对灾后复工复产企业电气作业人员、建筑施工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人员培训70场次,发送消防安全提示980条次。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时冲锋在前!听党指挥、勇挑重担、召之即来、战之必胜,他们是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的硬核力量!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永远是郑州高新消防的铮铮誓言!
责任编辑:王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