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难忘的党史故事接龙】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该书的出版在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0年3月,陈望道携带《共产党宣言》英译本和日译本秘密回到了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字斟句酌地翻译每一句话。一天,陈望道的母亲特意为儿子包了粽子改善伙食,并叮嘱他吃粽子时记得蘸红糖水。过了一会儿,母亲在门外问:“粽子吃了吗?”他答道:“吃了吃了,可甜了。”母亲不放心,推门去看,结果发现儿子正奋笔疾书,嘴上全是墨水,手边的红糖水却一口未动。原来,陈望道过于聚精会神,竟错把墨水当作红糖,吃完也浑然不觉。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920年9月版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意义非凡,它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准备。《共产党宣言》帮助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者明确了关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共产党、建立共产党为了什么、怎样建立共产党等一系列问题,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对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起到了重要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作用。此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纲领,亦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
星移斗转,沧桑巨变。回望《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0多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真理的味道有多甘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话语权。
真理的“甜”体现在真理的力量——“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真理的“甜”体现在真理的召唤——“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在《共产党宣言》中,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作用得到热情讴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建党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政治逻辑,更是14亿中国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胜利保证。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信仰之力,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把真理之火传递,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怀着尊崇之心,在重温经典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敢于冲锋、乐于奉献,将“为人民服务”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远航路上勇于担当,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做到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锤炼本领担当,厚植家国情怀,以坚定的政治信仰让生命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王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