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推荐

【我最难忘的党史故事接龙】——陈云是如何做干部工作的

发布时间:2021-09-27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故事接龙

  陈云32岁受命掌管中共中央组织部,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用人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1942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从延安的东北籍干部中挑选十多人,准备派回日本人占领的东北工作。但多数人因惧怕沦陷区工作的危险性而不愿去,经组织反复做思想工作后,仍然有人公开表示不去。中组部选调干部,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该怎么处理?陈云亲自找这些人谈话,进行严肃批评,并对他们的行为作出界定,认为不仅是对工作讨价还价的错误,而且是一种政治上的动摇。他用中央党务委员会名义给公开拒绝工作的党员以纪律处分,并对勇于接受工作的同志予以奖励。

  陈云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对问题由个别而放眼全局,联系到当时新党员新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使用好新党员新干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到达陕北后,党对过去的关门主义进行深刻反思,打开大门,五湖四海,广纳人才。大西北地广人稀,新增力量从何而来?组织部门把目光对准了广大的爱国青年。当时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滨海内陆,到处都有热血的青年长途跋涉,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陈云非常珍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把他们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新鲜血液,积极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他在《论干部政策》中,大谈“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的用人之道,得到毛泽东的认可,并以此为基础把党的干部政策归纳为三个方面,“必须善于识别干部”“必须善于使用干部”“必须善于爱护干部”。

  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队伍的思想状况也变得复杂起来。陈云非常关注这些知识青年新党员,发现“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还带有浓厚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习惯”。因此,陈云开始重视对新党员进行教育,清除思想上的非马克思主义倾向。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对新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1938年春天,陈云在抗日军政大学做了《怎样做一个革命者》的报告。他说:做一个革命者,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为革命奋斗到底。奋斗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就是到死的意思,上海话叫“翘辫子”。因此,做革命者,第一要了解革命道理;第二要做好长期苦干的准备;第三要有牺牲精神,不怕铁窗、杀头,也不为名利和升官发财。在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相矛盾时,要服从革命利益。

  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后,仍有人触犯党的纪律,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依然严重。抗大学生刘力功不愿接受党的分配下基层,坚持升学马列学院或回原籍工作,不满足要求就要退党,组织找他谈话七次,竭尽挽留之力,但此人却毫无党员自觉,反复向党提要求。最后陈云决定将其开除出党,公布全党,并专门撰文《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以此为典型,来说明问题,警示他人,让大家明白遵守党的纪律的重要性。

  党员教育了,纪律严明了,陈云继续深入做工作。1940年,他在《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中明确提出了挑选干部的四条标准,首要一条就是必须“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这实际上是在“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的用人之道基础上,加上了使用干部的标准。政治、能力,两者不能缺一,以政治为主。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后,1942年中组部在新党员中调人去东北敌占区工作,竟然又出现“大部分人均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或掩饰推诿,或当面拒绝”的现象,在国内外斗争日益艰难的时候,尤其在整风时期,仍然有这么多新党员新干部党性观念薄弱,在陈云看来,实在是相当严重的情况。陈云决定以这些不接受工作的人为例,在各机关、学校展开讨论,以转移风气,并撰写《增强新党员新干部的党性》一文,提出今后要从加强党性教育、到下层锻炼、加强纪律教育3个方面增强这类干部的党性。为了从选人用人上防范此类现象,1942年10月5日,陈云又以中央组织部的名义专门就此事向中央写出报告,再次强调对干部特别是新干部的使用条件,“首先是要忠诚于党”,得到中央认可。

  从开除刘力功,到处分不服从分配的同志;从注重用人,到政治与能力并重,政治为先,陈云通过关注和剖析一个个典型事例,及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逐步深入,继而总结出经验,教育其他,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好干部工作的方法,也在实践中形成了科学的干部政策观。

  党的历史是一座丰富的宝藏。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从老一辈组工人的奋斗历程中体悟他们的鲜明政治品格和崇高精神境界,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保持组工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陈云同志的干部政策观以及做干部工作的方法,对我们而言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切实筑牢信仰之基。信仰是力量,也是方向。组工干部心中有信仰,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陈云同志曾担任了7年中央组织部部长,他在入党时就认识到:“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要专干革命。”他对自己选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笃信终生,并表示要“终其一生,为他的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学习党史,就是要从老一辈组工人身上汲取信仰的力量,学习他们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高尚品格,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觉践行“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第一位要求。

  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积极提升本领能力。组织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愿望和激情,更要有能干事的功底和本领。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宋平同志要求组工干部“既要当办事员,又要当研究员”,强调要增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学习党史,就是要从老一辈组工人身上汲取开拓创新的力量,学习他们重学善学的品质和善作善成的本领,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认真学习业务、研究政策,注重总结提炼、把握规律,争当干部工作的“活字典”、业务工作的“多面手”。

  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始终坚持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最本质的要求,也是组工干部最核心的操守。“四有”书记谷文昌曾任东山县工委组织部部长,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子女,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许多人称赞他是一位“时刻想着群众,忘记自己的人”。学习党史,就是要从这些优秀组工干部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学习他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用“一把尺子量到底”,时刻分清公与亲自私、处理义与利、明辨是与非,以公道正派之心选公道正派之人。

  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着力锤炼高尚品格。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云梦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原科长涂红刚,十几年如一日安心、专注、痴迷于本职岗位,用自己出色的工作和年轻的生命,生动诠释了“安、专、迷”的精神。无数的组工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把一生奉献给了组织。学习党史,就是要从这些优秀组工干部身上汲取人格的力量,学习他们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终其一生为心中的事业奋斗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卓越品质,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看淡名利得失,甘当“铺路石”、甘架“凌云梯”,把爱岗敬业作为一种责任担当、一种价值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组织工作增光添彩。(组织干部处党支部)

责任编辑:王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