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三件大事中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2-11-07   来源:河南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论断,你都掌握了吗?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深刻意义,又指向什么样的未来图景?即日起,本报推出“点击报告关键词”专栏,采访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亲历者等,结合我省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说认识和理解,谈举措和打算,敬请关注。

  ■报告原文摘录

  ——“三件大事”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历史性成就的达成,不是靠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正因为困难多、问题新、成就大,才标注了其历史性地位。

  每一件大事背后,都饱含着绵长深厚、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

  百年大党永远年轻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依然风华正茂,并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行。

  去年,各级党组织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扎实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

  “那段时间特别忙,经常受邀出去开展党史宣讲。同时也很自豪,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张守四说。

  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从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让备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百年峥嵘岁月,张守四每梳理一次,都有新的感悟。

  翻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截至2021年6月,35岁及以下党员共236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9%;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80%。

  “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洋溢着青春气息。”张守四说,砥砺初心向复兴,矢志奋斗的党永远青春。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办成了很多大事,尤其是解决了很多之前解决不了的困难。

  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增长到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长到81000元……省委党校《学习论坛》编辑部副主任赵瞳记下了这组数据。

  “事非经过不知难。”赵瞳认为,我国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跃升,是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各类重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大背景下实现的,的的确确来之不易。

  新时代新气象,更直接体现为工作生活环境的优化、居民道德素养的提升。“比如垃圾分类、物业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每一件都对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赵瞳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还在于我们在这十年回答了别人回答不了的问题,向世界展示了“时代之问”的中国答卷。当“世界怎么了”的疑问萦绕,“中国智慧”拨云破雾;当“人类怎么办”的困惑出现,“中国方案”凝聚共识。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憧憬千年的理想。中国实现脱贫目标,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我们的‘小康’,不仅仅是古人那个朴素的理想,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之初那个‘不穷不富’最初的设想。”淅川县老城镇冢子坪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立伟说。

  绿色林果成了农民的摇钱树,电商销售至四面八方;交通的便捷,让进村的路程不再艰难;全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心心念念的,都是老百姓获得的实实在在的“红利”,也赋予了“小康”新的内涵。

  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河南举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探索出具有中原特色的脱贫致富路子。

  “下一步要按照创建‘五星’支部的要求,让产业发展基础更牢、潜力更大、后劲更足。”王立伟充满信心。

  中国式现代化从哪里出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在现有基础之上,中国式现代化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如果要问“三件大事”靠什么赢得“历史性胜利”,那么,“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责任编辑:王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