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的各类资源,包括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烈士墓等物质资源,以及革命精神、英雄事迹等精神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应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赋能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在思政理论课堂上导入红色资源
思政理论课堂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主渠道。在思政理论课上,教师应导入文本类红色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其一,引入红色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革命先辈们的坚定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长征中的经典故事,如湘江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让学生了解红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接触红色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二,结合专业特征的红色历史事件。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讲述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的事迹、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其三,利用多媒体类红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纪录片和电影这种视听结合的形式,凭借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等优势,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境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如《伟大的征程》《长征》等作品通过真实的历史影像与讲述,再现革命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风采,让学生在观看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在思政实践活动中导入红色资源
实践活动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高校可规划红色文化主题思政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了解和认同红色文化。其一,红色文化主题游学。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游学活动,让他们在行走中感知红色历史,在游学中接受红色教育。广东省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韶关展开“重走长征路”游学活动,以韶关红军长征文化为载体,组织参观革命遗址,参加主题讲座和讨论,深刻感悟伟大长征精神。其二,红色文化基地实践。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基地是承载革命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保存了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和资料。高校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可以让他们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红色历史的宏大和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鼓励学生选择红色文化传承等命题展开调研,调研结束后,学生可以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讨论;鼓励学生在红色文化基地附近进行志愿服务,如帮助维护纪念馆环境、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参与当地社区的公益活动等。其三,红色文化主题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可以设计红色文化主题的双创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如设计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举办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等,使他们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内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导入红色资源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其一,宣传环境营造。高校可以在校园的主要通道、教学楼入口、图书馆等人流密集的区域,设置红色文化宣传栏、展板、海报等,展示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迹、红色经典语录,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其二,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高校可以支持学生建立红色文化主题社团,如“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历史兴趣小组”“红色文艺社”等,让学生在社团互动和实践中加深对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理解。此外,社团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三,校园景观设计。高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革命历史纪念雕塑、红色文化主题园林,通过景观小品、标识牌等形式展示红色历史事件和革命精神。同时,在校园建筑设计中适当融入红色文化符号,例如建筑外立面的浮雕、室内的壁画等,用艺术的形式展现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潜移默化接受红色教育的空间。
责任编辑:王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