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以劳动精神绘就青春的时代底色

发布时间:2025-05-13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五一劳动节是庆祝劳动者的重要节日,体现了劳动者精神的核心价值。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更应深刻体悟劳动精神的时代价值。劳动精神,这看似传统却永恒的品质,恰恰可以准确描绘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更应主动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让青春在实干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劳动首先教会青年“做”的哲学。劳动精神强调实践和行动,将思想转化为改变现实的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团队的年轻科研人员,通过365天的密闭实验,用双手建造出我国第一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他们的青春因劳动而厚重。

  劳动还培养了青年的韧性品质。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恰恰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挑战。“90后”电焊工裴先锋,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冠军,他用焊枪书写了自己的青春篇章。他说:“每一道焊缝都是我的签名。”这种在劳动中培养的专业精神与坚韧品质,是青春最宝贵的财富。

  劳动精神不仅能夯实青春的根基,还能拓展青春的维度,使之超越狭隘的自我关注,帮助青年与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相连接。从时间维度看,劳动精神赋予青春历史纵深感。在参与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时,我们的劳动就与历史上的都江堰、大运河建设者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铁建的青年工程师们在非洲建设亚吉铁路时,不仅带去了中国技术,也带去了中国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他们的青春因融入人类发展史而永恒。从空间维度看,劳动精神为青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学生村官黄文秀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回到了广西老家扶贫,把青春献给了扶贫事业。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的价值不在于所处的地位,而在于所朝的方向;不在于享受了多少,而在于贡献了什么。

  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时代,劳动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青年人需要通过创新思维重新诠释劳动价值,创造性劳动成为青春的新标志。在杭州的“梦想小镇”,年轻的创客们将代码视为新时代的“劳动工具”,利用算法和模型解决社会问题。在贵州“中国天眼”基地,“90后”科研人员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探索宇宙的奥秘。这些新形态的劳动同样需要专注、坚韧和奉献的传统劳动精神,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复合型劳动能力成为青春的新要求,当代的青年既要有“工匠精神”的专注,也要有“斜杠青年”的多元;既要能深入专业“钻进去”,又要能跨界融合“跳出来”。

  要让劳动精神真正成为青春的底色,个人和社会需要协同努力。个人要树立劳动创造价值的坚定信念。无论是学术研究、技术创新还是基层服务,只要脚踏实地,就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社会需构建“尊重劳动”的培养体系。从家庭到学校,应当提供更多获得劳动体验的机会,让青年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成就感。要营造“崇尚劳动”的文化氛围。媒体应大力宣传普通劳动者的事迹,企业应引入基于劳动贡献的表彰机制,让“劳动最光荣”成为社会共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正是这种氛围形成的证明。

  劳动精神之所以能成为青春最鲜亮的底色,正因为它是连接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纽带,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愿每一位青年都能以劳动为笔,以奋斗为墨,在人生的画卷上描绘出最美的青春图景。

责任编辑:范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