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推荐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培育文明向上新风

发布时间:2025-05-19   来源:南阳文明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

  5月14日,南阳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文明乡风建设行动推进会在桐柏县召开,分析形势、交流经验,不断推动城乡文明融合共建,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桐柏县美丽乡村 曹静 摄

  文化浸润,培育文明向上新风

  沿着干净蜿蜒、郁郁葱葱的柏油村路,一路驶向隐藏在青山绿水间的桐柏县城郊乡尚楼村,云雾缭绕着不远处的青山,绿盈盈的河水从山中绵延而至,河岸的村乡风文明广场上人声鼎沸,鲜艳的“乡村光荣榜”宣传栏格外引人瞩目,文艺作品展览区,国家级“非遗”项目桐柏皮影造型精巧,尽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非遗”剪纸独具地方特色,彰显着匠心精神;月季花、向日葵、多肉等栩栩如生的面塑造型吸引着村民拍照讨论;另一侧,村居文化墙前,舞蹈队的成员们正在排练特色舞蹈;健康义诊服务区艾香四溢,村民们一边享受着专业的艾灸服务,一边聆听专家讲解日常保健知识。

桐柏县城郊乡尚楼村文化墙

  “宝宝真乖,看,(墙上的)姐姐是不是在看你呀?”抱着孙女的奶奶一边走一边指着墙上的“画”讲给孩子听。这样的“画”在尚楼村随处可见。“忠、孝、勇、廉、让”“仁、义、礼、智、信”……尚楼村内色彩斑斓、别致精美的手绘文化墙如同煦煦文明之风,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在内心深处接受教化。

  以传统节日活动、文化下乡活动、主题文化活动为抓手,尚楼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培育乡村文明风尚。

  文明实践,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走进桐柏县月河镇徐寨村魏家畈组,映入眼帘的是村口河塘以及河塘中央的荷花亭,村居环绕着河塘一侧,静谧而富有诗意。青砖堆砌的文明实践小广场上,三三两两的村民闲话着家常,不远处是乡里中心的小站暖心室。

  “有时候村民干完活儿回家路过这,一看手机电量不足了会来充充电,然后去隔壁的积分管理室看看最近有哪些新用品可以兑换,还有的没事儿了来这边看看书……”乡里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个暖心室虽然小,但提供的服务可不少。每月25日,表现突出的村民可以获取文明积分,然后在这儿兑换等额生活用品,这个“积分兑换机制”实施过程中就激励引导着村民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激发了大家争当先进的精气神儿。

村民在“乡里心语”聊天室闲话家常

  “乡里心语”聊天室茶香四溢,在此坐班的村妇女议事会的老大姐笑眯眯地说:“现在来这儿的乡亲们,并不一定是有矛盾,大多时候,大家在这说说田里事儿再聊聊孩子们,成了联络感情的好地方。”

  据了解,以“听您说事、为您分忧”为宗旨的“乡里心语”聊天室自2022年年初建立以来,共收集群众诉求150余件,处结130余件,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有效办理,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集聚起强大力量,推动乡村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

  示范引领,传承优良家风家教

  桐柏县月河镇徐寨村刘庄组是革命老前辈徐德的故居,村口石碑上苍劲有力的“清风徐来”格外醒目。石碑不远处便是简单修缮过的“徐德故居”,青砖灰瓦静静地坐落在村庄一角,迈过有些窄小的院门,一眼望去最先看到的是农家菜园,尽显质朴务实本色。

  忠厚传家久,家风继世长。徐德同志以“清白为人、务实为民”的家风家训立身传家,以产兴业,从“一人拓荒”到“全村共富”;以治促和,从“一家规矩”到“一村良序”;以文化人,从“一家新风”到“一村气象”,让红色家风成为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精神源泉。

桐柏县月河镇徐寨村刘庄组清廉广场长廊

  “我退休后和家人回到咱们徐寨,暗下决心要为村里做点实事儿……”村口的廉洁广场上,徐德后人和大家讲述了徐德同志的清廉事迹以及自己和家人牢记初心使命、践行红色家风的故事,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近年来,月河镇徐寨村还打造了“清风徐来”文化长廊,结合徐德故居,通过场景还原,文物陈列与景观营造,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以徐德同志为镜,以其“忠、廉、勤、学”的家风为核心,吸引党员干部参观,成为弘扬清廉家风的重要阵地。

  一约四会,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雨后的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空气清新,距今五百五十余年的古麻栎树神韵独具,春秋渠、楚长城等古遗迹文蕴深厚,传统的中原民居古建筑雅致大方,以“古”为魂的北杨庄村依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线路,实现了美丽的“嬗变”。

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乡村大食堂

  “去年,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这个村规民约,更加通俗易懂,这是大家伙集思广益的成果……”北杨庄村的负责人介绍道,村里通过“一约四会”立规矩、设标准,夯实移风易俗基础,通过乡村大食堂抓落实,惠民生,弘扬文明节俭新风尚,通过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与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聚人气、扬新风,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些举措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形成了乡村新气象新风貌。

  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清晰明了的红白喜事办理标准、实惠便民的乡村大食堂、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民的价值理念,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范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