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河南博物院。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
舞阳贾湖遗址博物馆。
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
汉魏洛阳故城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
开封博物馆。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
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本版图片均由河南省文物局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河南依托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品类全、价值高的文物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全省博物馆体系,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2024年,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达到409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94家,位居全国前列;年接待观众8500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2700多个,实施教育活动3万余次。河南省的博物馆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新地标、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名片。
加快遗址博物馆建设
打造中华文明新地标
河南文物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河南大遗址规模大、级别高,连片分布,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和辉煌成就。遗址博物馆通过对考古发掘与遗址保护成果的阐释与表达,成为链接考古研究成果与观众的桥梁。近年来,依托贾湖、大河村、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殷墟、隋唐洛阳城、北宋东京城等大遗址,河南遗址博物馆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至2024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舞阳贾湖遗址博物馆、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2025年,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也将建成开放。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在陈列布展中。目前,河南已建成17家遗址博物馆,充分展示了考古发掘和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了中华文明新地标的重要作用,成为河南省博物馆体系建设中一张亮丽的金名片。
策划精品展览
勾画中华文明图谱
河南考古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探源、夏文化研究等领域不断有新发现、新成果,为博物馆陈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河南每年大约有200项考古发掘,占全国的20%,不断有新的重要文物出土,可以为博物馆的展示不断提供新展品。在此基础上,精品的文物、高质量的展览奠定了博物馆吸引观众的“基本盘”。2010年以来,河南省坚持每年开展“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推介活动,全省推介出优秀陈展项目142个,通过以评促建的形式,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和形式设计水平,并积极参加“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在刚刚揭晓的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中,殷墟博物馆“伟大的商文明”荣获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河南博物院“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荣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出境展)”。郑州博物馆也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截至目前,我省推出的陈列展览已荣获“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项17个,“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项3个,其他奖项14个。尤其在“十四五”期间,河南连续四年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奖”。其中,遗址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不断推陈出新,成为参评获奖的重要力量。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展览,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洛阳古墓博物馆“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展览,殷墟博物馆“伟大的商文明”展览均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奖”。
河南遗址博物馆具有丰富性、独特性、代表性。舞阳县贾湖遗址博物馆依托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遗址——贾湖遗址,系统阐释贾湖文化作为中国史前文化的第一座高峰蕴藏的深厚内涵。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将成为仰韶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全面展现仰韶文化在我国起源、形成、发展2000多年的演化历程和整体面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二里头遗址60多年的考古成果,以及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依托二里头遗址近4000年的文化积淀,成为展示华夏第一王都的平台。殷墟博物馆新馆集中展示了殷墟遗址考古发掘、甲骨文保护研究成果,生动呈现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遗址博物馆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时空节点,清晰地构建起中原文明历史进程较为完整的知识图谱,极大地丰富了观众对中华文明和历史的认知。
多元供给公共文化服务
传承中华文明文化基因
优质多元的文化产品供给,是博物馆吸引观众的核心竞争力。河南积极鼓励博物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开发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满足群众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2024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等省直八部门共同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筛选并公布我省首批文化创意试点单位名单,11家文博单位纳入试点单位。在政策的支持下,博物馆提供数字展览、社教研学、文创产品等时尚国潮产品和服务,激发了文化消费的新活力。河南博物院发挥“头部”引领作用,2024年,共推出《品牌授权管理办法》《产品开发合作企业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20项管理制度,覆盖了从项目管理到人员考核,从文创产品研发到知识产权管理等各个领域,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专业性,收费展览、华夏古乐、文创产品等“大文创”实现总营收6700万元,创历年来最高纪录。遗址博物馆也成为文化休闲消费的热门场馆。殷墟博物馆将殷商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通过IP授权、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设立“礼文宫”文创商店、“子飨”餐厅、甲骨文咖啡厅,推出八大类近400款在售产品。殷墟博物馆开馆首年接待观众约180万人次,文化创意产品年收入约1700万元。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背后折射的是“国潮”消费的崛起,文化基因的觉醒,文化价值的认同,文化自信的增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接待观众9.9万人次)、中国文字博物馆(接待观众8.2万人次)、郑州博物馆(接待观众8万人次)、殷墟博物馆(接待观众7.3万人次)、河南博物院(接待观众7.2万人次)等场馆成为吸引省内外观众的热门“打卡地”,对周边住宿、餐饮等消费行业形成了带动效应。文化产品的热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日前,组织开展的“河南博物馆季活动”,从国际博物馆日持续至暑期,将掀起博物馆新热潮,丰富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遗址博物馆也将充分发挥新地标的作用,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传播时代价值,充分满足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增强价值认同。
持续的“博物馆热”,为河南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地标的打造、文化基因的传承,也给博物馆、给全省文博系统提出了新挑战。面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河南文博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主动融入、有力服务“四高四争先”,以加强博物馆硬件建设、提升博物馆展览质量、创新博物馆文创开发工作为抓手,争取多方支持,使“博物馆热”持续“保温”“升温”,全力推进全省博物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