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推荐

在淮阳 看稳稳幸福如何装进“口袋”

发布时间:2025-11-19   来源:河南日报

  淮阳区慈善公园风景秀美。 

 

  “出门3分钟就到公园,带孙子遛弯赏花,心里别提多舒坦了。”11月14日,家住周口市淮阳区淮宁街道朱家街的市民张阿姨,带着小孙子在门口的“口袋公园”悠闲散步。这片绿意盎然的小天地,由淮阳区公安局旧址改造而成,是该区巧妙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绘就的民生新图景之一。

  城市发展的精度,藏在对“方寸之地”的珍视中,“小切口”往往承载着民生福祉的“大期盼”。在淮阳,一边是旅游快速发展、市民对高品质休闲空间的需求日益迫切;另一边,城区内散布的闲置荒地、废弃空地,既影响颜值,又浪费资源。如何破题?淮阳区将目光投向了这些“方寸之地”,启动“金角银边焕新工程”,确立“横不断档、纵向成线、街角见园、空地成林”目标,排查出116处优先改造地块,遵循“宜绿则绿、宜停则停、功能复合”原则,让沉睡的边角地“活”起来。

  在改造实践中,淮阳区坚持“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原则,让不同类型的边角地实现“精准变身”。

  位于羲皇大道与朝祖大道交叉口东南角的“百姓园”,原是一处停工荒废的游园。淮阳区相关职能部门在改造过程中积极融入姓氏文化元素,设置百家姓景墙,成为兼具休闲与文化味的打卡点。附近学校的语文老师张致君感叹:“每天带孩子来逛逛,既放松了心情,又能感受文化熏陶,必须为‘百姓园’赞一个。”

  针对老城区居民密集的零散地块,淮阳区重点打造“全龄友好型”口袋公园,以国槐、法桐等乡土树种为主导,搭配月季、紫荆等花卉灌木,构建多层次绿化景观,同步配套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休憩长廊,让口袋公园成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节点。

  对于道路沿线、龙湖周边的狭长地块,淮阳区着力建设“横不断档、纵向成线”的城市微绿地。在太清路东段(原周淮路)、蔡池路、弦歌路等景区连接线重点路段,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的方式,设置隔离栏花箱,种植海棠、白蜡等彩色植物,铺设生态步道,点缀景观小品,将原本单调的路边空地打造成错落有致的绿色廊道。

  截至目前,淮阳区共建成公园游园120处,这些串联起来的绿色空间,不仅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更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网红风景线”,让旅游体验从景区延伸至城市街头。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长效管护是保障改造成果的关键。淮阳区建立了“专业管理+志愿服务”共管机制,实行“定点、定岗、定人、定责”管护制度,定期开展绿化养护、设施维保与卫生清理,确保绿化优良、设施完好、卫生整洁。同时倡导和鼓励居民、商户自觉遵守市容秩序,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如今漫步在淮阳城区街头,昔日的“脏乱角落”已转变为民生“幸福角”。“城市的温度,藏在每一块精心打理的方寸之地里。”淮阳区委书记、区长王献超表示,下一步,淮阳区将在现有公园绿地精管细护的基础上,继续深挖城市边角的潜力,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停车场”的公共服务网络,推动城市生态空间与旅游功能、民生需求的深度融合,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王怡潇